📜 何为失败,为何成功?—— 我的 2025 “年中总结”
一年过得真快。浑浑噩噩地上了一年大学之后,忽然想起,又到了该写总结的时间了。
说是总结,其实又是篇流水账一样的东西,只是想记录一下一年来的几次「失败」和「成功」的片段,供未来的我回顾。
😶🌫️ 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
8 月 28 日,带着满心的期待,我开启了我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。从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,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上,多了某种沉甸甸的宿命感。

整理东西,安顿好自己之后,入住宿舍的第一晚自然满是不安。躺在宿舍的床上看着夕阳西下,耳机里放着曾经最喜爱的《我多想说再见啊》,我在心里这样和自己说着:从今天起,真的要和曾经的自己说再见了。
😔 幻想与现实的落差
经历两周的军训之后,我首先感受到了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最大的不同点——「自由」。由于大一上学期几乎没有早八,因此每天都睡到自然醒;与高中每日的早六晚十不同,大学的课余时间充足到了近乎散漫的地步。
骑着自行车,秋日的微风从脸庞吹过,又不由得幻想起来。
然而 … 就这样过了几周,我发觉自己的幻想和现实完全在往两个方向走。
理想中的自己:进入理想的大学后,会在门门课上取得优异成绩,参加各种学生活动,在充裕的课余时间疯狂写个人项目,GitHub 全绿,走向人生巅峰。
现实中的自己:上了大学后的绩点依然是中游,该学学该摆摆,很多活动觉得很无趣不想参加,课余时间除了稍微打点游戏之外,根本不想碰电脑,一睡睡一上午,GitHub 一片惨白,走向赛博死亡。

那天买了杯饮料,但喝下肚却感觉像醉了酒一样,在宿舍楼下摇摇晃晃地游荡到好晚。清醒之后,我从长椅上站起来,想着:该找些事做以改善现状了。
↩️ 方向和反方向
于是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和迷茫,走进了十月份。
学院的信息安全系举办了一场 NEX CTF 安全竞赛,因为前一年打 Hackergame 2023 的经历,我直接报名并拿下了很优秀的成绩。随后的 Hackergame 2024 我也同样报名,并拿下了校内排名第三名。那几周我经常熬到半夜还在查资料或做尝试,不过,我感觉非常开心。
能取得如此成绩,纯粹是因为一些过去折腾网络的底子和 坏心眼子 兴趣。但也因为这个成绩,我被学校的「NEX 信息安全创新团队」录取了。

在入队之后,我试着与学长们一起打了国赛初赛和软件系统安全赛。但是,这两场比赛都涉及到信息安全的专业知识。我无神地望着深蓝色的比赛平台,在坐了几小时的牢后,勉强解出几道题大败而归。此后,我也断断续续做过几道 NEX 训练赛的题目,可它们都没有给我带来做两次 Hackergame 时的激动和惊喜感。
此时,缺乏坚定意志的我只能选择:退出 NEX 团队。
退队的那天,队里我很仰慕的那位学长给我写了一段很长的留言。读完留言的我百感交织,任凭泪水在脸上被寒风凝结,然而也明白了方向必须谨慎选择的道理,感觉 … 自己终于又成长了一点。
🔖 无用之用
时光又飞逝,转眼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。
学校在下学期开设了很多「通识选修课」,题材从人文历史到前沿科技无所不包,可以
想着能学到更多专业知识,我就随意地报了两门本院开设的选修课。可上了几节后,我却发现正如「通识选修课」之名,这些课基本不涵盖深入的专业知识,讲的只是概述性质,浅尝辄止。

到那时,我才明白自己完全理解错了学校的用意。「通识选修课」是用来扩展知识面、培养兴趣和思考能力的。我眼里浅显无用的内容,在其它学院的学生眼里确实是值得学习的实用宝贵知识。
与此同时,另外一边,四级考了六百多分沾沾自喜的我,报名了《初级日语》选修课。果然,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,通识选修课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。在爽拿 4 学分的同时,还接触了完全陌生的新知识,收获很大。
🏃 向前迈出第一步
原地打转了许久,四处碰壁了许久,我的大学第一年就这样过去了。一年前定下的目标远未完成,现在又要提出对下一年的展望了。
回望我在第一年里没能完成的目标,究其原因都是因为行动力差。一直在幻想,却因为种种借口而没能去做。希望在大学的第二年里,能成为一个行动力更强的人。与其抱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,不如亲自迈出向前的第一步。